|
之前说到信仰的问题,其实一直觉得中国人的信仰有点乱,当然,这中间有很多原因,我觉得信仰是好事情,有信仰不说是多大的功德,但至少,真正有信仰的人有道德底线,有最后的“害怕”的事情,不会太出格。。。。说到信仰就
要说到寺庙,中文太过于博大精深,大家都知道寺和庙是不一样的,但是我问了很多朋友,竟然没有一个人真的明白寺和庙的区别,所以我就写一写吧
离成都最近的最有名的寺庙是石经寺,为什么是石经寺,不是石经庙呢? 还有新都宝光寺,不是宝光庙?
9dd63df32ab30e3a27adcbf4872d97c2.jpg (94.35 KB, 下载次数: 0)
下载附件
昨天 19:03 上传
南京有个夫子庙大家都听过吧,孔庙也有听过吧?福建到处都是妈祖庙,我们还常说大水冲了龙王庙。。。 《水浒》里面有一篇叫“林教头风雪山神庙”都听过吧?
说到这里,大家可能有一点点明白寺和庙的区别了吧?
00f5b16a3c03dddc414eb3d00077cdca.jpg (183.08 KB, 下载次数: 0)
下载附件
昨天 19:03 上传
庙是中国古代祭祀天地鬼神的地方。皇帝有太庙,民间有土地庙,龙王庙等等。而寺是古代的行政单位。比如大理寺,是主管考核官员的。鸿胪寺,是主管外交的。
cbb8329755c3837f28f9d6fac088943c.jpg (123.41 KB, 下载次数: 0)
下载附件
昨天 19:03 上传
佛教的创始人是释迦牟尼佛,世尊在三千年前,出现在印度。根据中国历史记载,佛诞生在周昭王二十四年(甲寅),周穆王五十三年(壬申)入灭,住世七十九年。现代中国佛教,老一辈的大德们,对佛入涅的纪念日,便是用这个纪年。历史上记载他老人家在世的时候,曾经为大众讲经说法四十九年。佛入灭后一千年,也就是中国东汉明帝永平十年(公元67年),佛教才正式传入中国。永平十年,汉明帝派特使把两位法师迎请到了中国,开始就是鸿胪寺负责接待的。后来因为佛教受到朝野普遍的欢迎,就把两位法师留在了中国,另设一个新寺,叫白马寺。这是中国第一个佛寺,是当时朝廷直属的行政机构。它的目的就是翻译经典,再一个就是指导大众共同修行。
3146539087ce7abc6e6c77d3338722cf.jpg (167.15 KB, 下载次数: 0)
下载附件
昨天 19:03 上传
其实历史上的佛寺,和现在大学的功能有点类似,起到的是教书育人的作用,藏经楼可不止是藏有佛教经典,各派的书籍都是有的,王阳明,范仲淹这些大儒都是曾经长时间在寺里面读书的。
出家人其实是相当于现在的大学教授,只要是学佛,你可以选择出家或者在家,只不过是分工不同而己。就像你不做大学老师,你仍然可以给大家上课嘛,哇哈哈,我今天写这个贴子差不多也算是起到了一点点作用? 大家要明白一个道理就是在家人的成就不一定不如出家人的。
人是未来佛,佛像是给我们警醒,让我们按照更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。这和小妹妹们把偶像贴在床头其实并无区别,与保佑你其实是一点关系也没有。
a9032607712e25d3b223a48af436c63d.jpg (168.55 KB, 下载次数: 0)
下载附件
昨天 19:03 上传
我们的文化经过了某个大家都懂的时期之后,得到了很大的破坏,大部分人并不真的明白真正的佛教是为何了,而且,产生了很多很多的误解,最大的误解有两个,一是供奉佛像,二是给寺里捐钱。其实供奉佛像和老美把总统雕在山上或者做成蜡像。。。或者和金三胖他爹的石像到处立着没有本质上的区别。主要是为了纪念老师,用老师的形象提醒自己更用功,并不是把佛像当神明看,至于给寺院捐钱,这是印度僧团乞食制度在中国的入乡随俗的体现。古代中国主要有三种职业并不是明码标价的,一是媒婆,二是老师,三是医生。。。因为媒婆这个职业好像一直不太招人待见,所以大家一般都不说。。。那时候医生给病人看病,老师教学生,都是不明说多少钱的,治得好,教得好,家里有能力的就多给点,实在太穷的就少给一点。而我刚才说了,寺院是有学校的功能,所以也不是明码标价的,而是放个功德箱,大家随喜,相当于集资办学了。因为中国不象印度,印度是在佛教出现之前就有比丘行乞的风俗。而中国的文化背景不同,形式需要根据环境而改变。因为寺院的钱是用来办教育的,给寺院捐钱相当于支持教育,这是做了很大的好事,但却谈不上功德。按佛法的原理来讲,功德是从“定”中来的,不是从布施做善事来的。历史上梁武帝造四百八十寺,达摩祖师也说并无功德,大家都熟悉的诗:南朝四百八十寺,多少楼台烟雨中。
7ad7ae9c62c17462055279d43c3ba46a.jpg (169.45 KB, 下载次数: 0)
下载附件
昨天 19:03 上传
还有就是一个称呼:和尚, 现在和尚都成了通用名词,泛指所有的男性出家人了。但其实在佛门里,和尚是个非常尊贵的称呼。一个寺院的主持,或是一方道场的主讲人才能称为和尚。比如我之前去深圳见到的印顺大和尚,印顺大和尚是佛学博士,2000年于深圳弘法寺礼当代佛门泰斗本焕长老为师,剃度出家,入室成为衣钵弟子,得长老之真传,由长老付法传灯,成为临济宗第四十五代传人。 现任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,海南省佛教协会会长,湖北省佛教协会名誉会长,深圳市佛教协会会长,广东省政协常委,海南省政协常委,深圳市政协常委,担任深圳弘法寺,海南三亚南山寺,尼泊尔中华寺等多家寺院方丈。泰国国王御赐“华僧大尊长”的称号。
再说下合什,合什是佛门的一个礼节,代表把纷飞杂乱的心思收起来,我们平时十指是张开的,现在把十指合拢在一起,这代表集中,代表“定”。
5fe18b20ca921b5add9e14f231c3c80f.jpg (36.82 KB, 下载次数: 0)
下载附件
昨天 19:03 上传
只有心“定”了,才能做出来好东西
2fc4fe87adb1765d50bf857e779d12a3.jpg (146.81 KB, 下载次数: 0)
下载附件
昨天 19:03 上传
“寺”的本义是宦官和官吏办公的处所。《经典释文》中说:“寺,本亦作侍。寺人,奄人也。”(日本的武士道也是延用的这一思想,Samurai,的最核心思想就是“侍”,应该有不少同学看过阿汤哥的那个电影吧, The last Samurai)奄即宦官,后来称太监,故“寺”最初的本义是从“侍”这一意义而来的,乃是宦官的意思。《说文》云:“寺,廷。”《汉书》注:“凡府廷所在,皆谓之寺。”如汉代的御史府,也称御史大夫寺,中央一级的常设机构有太常寺、大理寺等。秦汉两代建立的“三公九卿”制,三公的官署称为“府”,九卿的官署称为“寺”,即所谓的“三府九”。汉代,九卿中有“典客”,后又改称为“大鸿胪”。鸿胪卿的职责是布达皇命、应对宾客,其官署即“鸿胪寺”。
东汉明帝永平十年(公元67年),印度高僧摄摩腾和竺法兰跟随汉王朝派往西方寻找神佛的使臣,用白马驮着佛经和佛像来到了洛阳。这两位印度僧人被安排到接待诸王和外国人的鸿胪寺居住。第二年,汉明帝下令在洛阳城雍门西面,按天竺僧伽蓝摩(该梵语的意思是“僧众所住的园林”)样式为这两位印度僧人建造了一些房屋,这些房屋依照当时的习惯,也被东汉王朝称为“寺”。因为寺内的经书是用白马驮来的,朝廷便将其命名为“白马寺”。这样,洛阳的白马寺就成为中国的第一座佛寺。隋唐以后,寺作为官署的称谓越来越少,而逐渐演变为中国佛教建筑的专用名词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