国庆多地景区客满:为何“人从众”依然要出游?
来自文化和旅游部的最新消息,今年中秋国庆节假期全国国内旅游出游预计达8.96亿人次,同比增长86%,实现国内旅游收入7825亿元,同比增长138%。据预测,在今年中秋和国庆节相连的八天假期里,长三角、珠三角地区像上海、苏州、成都等热门旅游城市的文旅市场异常火爆,酒店、机票等订单量已比去年同期增加了至少5倍。(9月30日 央视新闻) 从9月29日中秋国庆假期首日开始,多地就开启了“人从众”模式,景区游客络绎不绝,通道入口纷纷排起了长队。泰山景区长假前5天,夜游泰山的“席次”就已经预订完毕,景区网络预订平台显示,预订30日白天登泰山的游客达4万余人,而夜爬泰山的人数通常还要高出白天。有网友戏称,泰山南天门真有十万“天兵”。不少游客发视频表示,自己被挤得“怀疑人生”。 对此,很多网友对选择出游的人表示不理解。为什么要赶着高峰期前往各景区人挤人,这样真的能享受旅游的乐趣吗?这样的旅游真的会有体验感吗? 对此,笔者想说,参差多态乃是幸福的本源,面对八天的休息时间,大家各有各的诉求,有人想要喘息,就有人想要娱乐。当消费者看到国庆期间价格翻倍的民宿酒店、一票难求的景区门票,又怎会不知自己将要面临的是一场“硬仗”。但是试想,当五星红旗和太阳一起升起,你和天安门广场上超30万游客共同见证这庄严的一刻,会是何等心潮澎湃?当你和众多同胞一起于泰山之巅高唱国歌,挥舞国旗,祝福祖国母亲生日快乐,心中又会是何等豪迈? 可能等待的过程是枯燥乏味的,人挤人的长队是窒息的,但是等到纵览美景、与友人同乐的那一刻,所有痛苦和疲惫都会被抛诸脑后,而只为那一瞬间的美好欢呼。这时的人挤人,反而成了一场独特的风景。旅行是一种人生体验,意义在于实现精神的冒险或心灵的成长。即使堵在路上,也会有不少人选择和身边天南地北的陌生人搭话聊天,也许他们在这个过程中,就能了解到另一种文化,另一种价值观。只要在这场旅行中收获了经历,收获了精神上的富足,这场人挤人的旅行就是值得的。各花入各眼,关键就在于怎么权衡。 除此之外,我们还应该看到,一部分人选择国庆出游,是因为没有更好的选择。明知国庆节出游人数倍增,旅行成本猛涨,不少游客依然一边给自己做着心理建设,一边“明知山有虎,偏向虎山行”。这反映了这个时代的大环境,也反映了现在人们的生活及消费习惯。一方面,平日里大家工作繁忙,难得有了小长假,游山玩水,换个环境去走走可以让人们解放心灵。另一方面,文旅业复苏背景下,年轻人渴望出游的意愿越来越强烈。物质生活越来越好,自然也就渴望去看看诗与远方。平时一两天的节假日无法满足人们旅游的需求,而国庆的七天长假可以满足。 面对国庆假期多地游客爆满的情况,我们要做的不是质疑他们的决定,而是不断完善文旅市场,优化文旅服务和管理。例如,建立一个科学的景区容量管理制度,根据景区的承载力和游客的流量,合理制定门票预约、限流控制、分时段入园等措施,避免景区过度拥挤。同时,市场监管部门要加强监督,保证十一期间门票价格、餐饮价格、住宿价格合理,避免出现乱收费,乱涨价的宰客现象。同时,景区的安全和秩序也应增派人手维护,防止出现因拥挤导致的踩踏事故。我们要让在“人从众”模式下出游的游客也能感受到旅游的乐趣,让假期的幸福感惠及做出每一种选择的人。
|